城市地下管網涵蓋眾多,大致包含有排水排污管網、電力管網、光纖、燃氣等等眾多的種類。合理的布局規劃非常重要,避免資源的浪費和方便以后的管理維護。同樣在河源疏通管道長期的工作中也經常碰見,很多客戶部清楚自己所居住或所管理的物業、廠方排水排污管道的鋪設情況。這給以后的維修維護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麻煩。以下下引用央視最新官方新聞資源,供大家參考和借鑒。 一個城市的現代水平,不止體現在眼睛能看到的高樓大廈,更體現在看不到的地下設施。城市日益發展,管線的設置就會日益密集、復雜。可是如果不能科學規劃、妥善管理,那這些管線也可能帶來麻煩,甚至產生危害。武漢市解放大街中山公園地鐵入口處,半個籃球場大小的范圍內,密布著20多個看上去功能各異、大小不同的井蓋。每個井蓋上面的文字標示著它的功能與歸屬。武漢市測繪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帶著記者打開幾個井蓋,一探究竟。 間距僅1米左右的3個井蓋,打開后發現有電力管道、污水管道、給水管道等,功能各不相同。但地下管道究竟是怎樣的走向,埋入地下的深淺,管徑的粗細,這一切,都像霧里看花,無從知曉。2013年3月22日,湖南長沙全城暴雨,大四學生楊麗君不慎落入長沙城區一處無蓋下水道,被湍急的水流卷走,下落不明。救援人員排查了從墜井位置到湘江沿線的45個井蓋以及地下管網、水閘等設施,毫無蹤影。24日,繼續派人排查,由于地下管道分支多,情況復雜,救援人員曾一度迷路,與地面失去聯系,不得不返回。時隔兩個月,在湘江邊發現一具年輕女性尸體,經鑒定正是年僅21歲的墜井女孩楊麗君。 就在人們找到楊麗君的第二天,湖南常寧又一起悲劇發生了。這一次的受害者是一個還不到兩歲的小男孩。而當記者走訪各部門希望查閱地下管網分布圖時,自來水公司沒有自己的管網圖,住建部門推到城管,城管又推回住建部門,誰也拿不出詳細的地下管網分布圖。為什么會這樣呢?再看看井蓋。武漢江漢路步行街,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,這些井蓋的年代跨度達30多年。 不同年代、不同部門的建設者,根據城市發展的需要,會把一條條管線埋在地下,可是下面究竟被埋了多少,很難有人說清楚。一段20米長度的人行道內,就有17個井蓋,給水、排水、燃氣、供熱、電力、通信、工業等等,井蓋上的文字代表著它的不同部門歸屬,各管各的,井水不犯河水。 地下管網的混亂,原因來自于年代跨度久遠,部門眾多,彼此不摸家底,各自為政,而后果,首先帶來的,就是城市建設中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。近年來,各類地下管網事故,輕則坍塌、泄漏,導致內澇、斷氣、斷水、斷電,重則發生爆炸、火災。據中國城市規劃協會統計,除了部分管網年久失修等原因外,全國各類地下管網事故,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第三方施工不明地下情況所造成的,每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就高達450億元。 管好地下管網,既體現著城市管理者統籌全局的能力、高瞻遠矚的視野,更體現他們求真務實的態度。只有多用心,才能少花錢;只想得細,才能干得精。這不僅會影響今天的城市生活,也會決定后世子孫對我們這個時代的印象。(“河源疏通下水道”整理發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