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濟南市環衛局招聘的5名大學生淘糞工迅速在網上躥紅,有網友封其為“新時代時傳祥”、“最牛淘糞5人小組”。不過也有人表示,大學生淘糞工體現出來的知識和人才的貶值,令人寒心。 據悉,去年6月,濟南市環衛局城肥清運管理二處對外招聘5名淘糞工。由于有事業單位編制收入有保障,報考竟然異常火爆,首日就有152人參與競爭,最后共有391人報名,其中還有1名研究生。最終,張婷、王延峰、孟佳、宿昊、邢鴻雁5名大學生被錄取,其中張婷和孟佳是女生。5名大學生年齡在23歲至26歲之間,4名是本科學歷,一名為專科學歷。孟佳、邢鴻雁是共產黨員。 一年來,他們雖然備受外界的壓力,但依然堅持且工作表現不錯,已成為淘糞骨干。“這5人都是能手,干活快,效率高。”濟南環衛局一位負責人介紹說。網友上傳的照片中,幾名大學生雄赳赳地走在小巷中,其中一名女大學生還拿著糞桶在淘糞,動作十分熟練,臉上并沒有羞澀和難為情。 對于大學生當淘糞工,網友有贊有彈。有網友表示,職業不分高下,勞動也無貴賤,在“碩士保安”、“博士保潔員”、“北大學子肉販”等時有所聞的今天,大學生淘糞工其實已經不新鮮了。 有網友表示,高學歷人群的“低端就業”,不過是嚴峻就業形勢下某些用人單位“趁火打劫”。也有網友連嘆“可悲”。“現在學歷跟工作已經不分級別了,在讀書人心目中,讀更多書也沒用,現在社會只要有經驗的人,導致到現在的結果。” 去年溫州環衛處曾面向大學畢業生招聘10名事業編制的垃圾處理工。趙林榮說,去年的報名情況也十分火爆,10個名額報了2500多人。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能夠勝任這一崗位,比如在去年招錄來的人員中,有兩名大學畢業生被錄用為糞車隨行人員,結果連皮管都背不動,只好離開崗位。因此,今年他們也曾與人事局商量,能否將“1980年后出生、大專以上學歷”的招聘條件改為“大專學歷以上或退伍軍人”,但沒被人事局接受。 據了解,此次招聘的糞便處理工,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溫州全市每天產生的200多噸糞便,每天早上4點開始工作。另外,老城區有些老房子無法建化糞池,工人還須拉著板車上門倒馬桶,非常辛苦。 為考察入選人員的吃苦能力和操作能力,環衛處會把這16人分配在一線崗位實習半個月,面試成績根據實習情況確定。如果無法適應,可放棄面試自動退出。體驗期間,將給予每個月800元的報酬。 趙林榮介紹,招的這8個“淘糞工”崗位確實是正式事業編制,年薪2萬元到3萬元,專業不限。一旦錄用,將簽署為期5年的勞動合同。要是被錄用者單方提出解約,就意味著放棄事業編制。 早在招聘公告發布當天,溫州事業單位招聘80后大學生“淘糞工”的話題就成了網民議論的焦點。有支持的,有反對的,更多的是感嘆“現在大學生工作難找,鐵飯碗更難找”。更有網友調侃:“哥淘的不是糞,是事業編制”。 在河源從事化糞池清掏的大大小小也有幾十家。在這其中不乏許多的80后 90后,他們沒有那么高的文憑。大都是農村出來的。跟隨父母來到河源從事掏糞這個行業。也有很多人曾問過。小伙子這么年輕就出來干這個啊!“沒辦法我們也需要生存”他們這樣說到。在我們這些專門從事清掏化糞池行業的人來說,掏糞就像自己的一個職業一樣。自己的一份工作。為了生存。